25 / 10 / 09

AI热点的短暂绚烂与反思

坐在椅子上,打开音乐,让自己放松下来。今年确实被AI的发展轰炸得有些疲惫了。

脑子里能想起来的AI大事,第一是吉卜力风格,第二是Nano Banana,第三是Sora 2。每一次新热点出现,前面的热点就被淹没了,像是从来没发生过一样。比如现在还有人去生成吉卜力的图片吗?好像喜欢画画的,还是喜欢自己探索,需要文章配图的,也只是偶尔用一用。再看Nano Banana的图片,也是一样,后续并没有人大量使用,虽然网上套壳工具很多,真正能持续让大家使用的却很少。

到了Sora 2,我甚至出现了一些反胃的感觉。如果说图片给人的感觉还算OK,但那些劣质视频,却直接让人感到不适。或许科技迷们会觉得技术的提升让他们兴奋,很多人也是利用科技热点来抢夺流量,提升自己的IP。可是都非常缺乏深度,一看就忘记了。或许也是我自己的信息渠道有问题。

这让我想起小时候看烟花。每年过年,村里总有人放烟花,一朵接一朵在夜空中炸开,绚烂夺目。可是烟花过后,天空还是那个天空,什么都没有留下。AI的发展现在就像这样,一个热点接着一个热点,像烟火一样绚烂,可是片刻后又被下一个取代。我们正处于表面化浪潮,而非真正的应用沉淀期。

现在真正要反思的是,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我们需要生产效率吗?现在的生产效率貌似远远大过需求了。或者说,以后我们玩弄工具也是一种消费,或者一种娱乐。或许以后稀缺的是,人能安安静静地坐下来,发发呆也好。

科技公司不能停下来,他们会一直突破,抢占技术高地,这是他们的使命。但是普通人真的需要追得那么紧吗?邮箱里关于AI的newsletter,我能每天读上一篇,就很不错了。可是每天打开邮箱,很多封未读邮件,都是关于AI的最新进展、新工具、新突破,看着就让人头疼。

我觉得自己这种反胃的现象,是一种提醒,让自己远离FOMO。或许一周安排上几个小时,来了解一下技术的推进就可以了,而非天天追热点。就像吃饭一样,吃太快了,胃会不舒服,需要慢慢消化。

或许更应该沉下心来,用来思考哪些工具是真正需要的,符合自己内心需求的。留有一点选择和思考的时间才更应该,而非一直追求新潮,追求新工具、新技术。这场技术洪流确实席卷了全球,也确实大幅度提高了大家的效率,已经势不可挡了。但是人的脑子进化速度远远赶不上技术浪潮期的推进。

技术再快,人还是那个人,需要时间去理解、去消化、去真正掌握。就像学功夫,师傅教了一招,你得练熟了,才能学下一招。现在的情况是,师傅一天教十招,你一招都没练熟,就又来了十招新的。

我需要留给自己时间,深度挖掘一下这些工具带来的改变,而非每天追求新的工具。或许这才是真正的学习和成长。烟花再美,也只是一瞬间,真正能留下来的,是那些沉淀下来的东西。

想起来,前几天还在兴奋地尝试某个新工具,今天就已经忘记它叫什么名字了。这样的追逐,到底有什么意义呢?或许,是时候停下来,好好想想自己到底要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