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 04 / 17

Zenmind Weekly Vol.15

列子邀我做家务

这周心血来潮,开始整理和收纳家里的东西,处理多余的桌子,多余的老电脑,这么多年下来,淘汰了两个台式机,两台笔记本,一个显示器,一台电视,完全不知道怎么处置,或许应该直接扔掉。还有三辆自行车,两辆公路车,一辆城市自行车,有辆公路车由于长期没有打气,连轮胎都橡胶都憋掉不能恢复了,可能橡胶已经老化了。疫情以来,都没有怎么骑行过。。

每隔一段时间,我就会自动去整理家里的空间,并没有特意安排时间去整理。虽然看了很多关于收纳和极简的书籍,以前还经常听Joshua的PodcastThe minimalists podcast 。可是践行的却很少很少。虽然我知道整理好东西,可以让自己的认知负担少一些,凌乱的事务会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但是对我来说,还是做不到那么的极简。我想可能是从小的习惯有关系,想要打破这种生活习惯,还是挺难的。所以长期以来,自己还是崇尚“自然”一些,并不会很刻意的去整理,一般都是随机的放置。其实也并没有带来太多的认知负担,和分散注意力。

但是偶尔整理一下家务,对心情确实有帮助,能让自己放松放松,或者摆放一下家具,可以让自己有一些新鲜感。我想对大脑会有点刺激作用。就像做家务一样,轻量级的家务,也能让我感觉到放松。

每次做家务的时候,我脑子里总是会浮现 庄子内七篇中《应帝王》篇 的列子。想参悟一下列子回家帮妻子烧饭和喂猪的心流。每次洗碗扫地的时候,就是一次我与列子的会面,我一直想问列子,你到底经历了些什么?你现在到底是个什么状态?可是每次列子依然就在扫地喂猪,不和我说话,默然而已。所以我下次做家务,就又去找列子,如此反复。

郑有神巫曰季咸,知人之死生、存亡、祸福、寿夭,期以岁月旬日若神。郑人见之,皆弃而走。列子见之而心醉,归,以告壶子,曰: “始吾以夫子之道为至矣,则又有至焉者矣。”壶子曰:“吾与汝既其文,未既其实。而固得道与?众雌而无雄,而又奚卵焉!而以道与世亢,必信,夫故使人得而相汝。尝试与来,以予示之。”

  明日,列子与之见壶子。出而谓列子曰:“嘻!子之先生死矣!弗活矣!不以旬数矣!吾见怪焉,见湿灰焉。”列子入,泣涕沾襟以告壶子。壶子曰:“乡吾示之以地文,萌乎不震不正,是殆见吾杜德机也。尝又与来。”明日,又与之见壶子。出而谓列子曰:“幸矣!子之先生遇我也,有瘳矣!全然有生矣!吾见其杜权矣!”列子入,以 告壶子。壶子曰:“乡吾示之以天壤,名实不入,而机发于踵。是殆见吾善者机也。尝又与来。”明日,又与之见壶子。出而谓列子曰: “子之先生不齐,吾无得而相焉。试齐,且复相之。”列子入,以告壶子。壶子曰:“吾乡示之以以太冲莫胜,是殆见吾衡气机也。鲵桓之审为渊,止水之审为渊,流水之审为渊。渊有九名,此处三焉。尝 又与来。”明日,又与之见壶子。立未定,自失而走。壶子曰:“追之!”列子追之不及。反,以报壶子曰:“已灭矣,已失矣,吾弗及 已。”壶子曰:“乡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与之虚而委蛇,不知其谁何,因以为弟靡,因以为波流,故逃也。”然后列子自以为未始学而归。三年不出,为其妻爨,食豕如食人,于事无与亲。雕琢复朴, 块然独以其形立。纷而封哉,一以是终。

看了一部老电影

老婆周末打开Netflix,一边做饭,一边放个电影当作背景,平时也很少开Netflix,现在不知道是不是年纪大了,连看电视剧的力气都少了,前几年是打不动游戏了。我终于知道了:玩也是需要力气的。

随便点开一部剧,叫做《Enemy At The Gates》,看了半个小时,感觉曾经看过的,可是还是被剧情吸引进去了,后来才知道是《兵临城下》,貌似在大学时期就看过了,那个时候还是通过迅雷还是电驴什么鬼玩意下载的。不过看正版还是要舒服很多。后来好像还看过一次。今天算是三刷吧,仿佛是第一次看一般。经典的电影总是可以反复看几次。

一直喜欢看二战的电影,外加狙击手题材是我的最爱,经常看到屏住呼吸。

买了个话筒

一个人工作的时候,有时候太安静了,偶尔也会有些想法,虽然可以打字做笔记,可是有时候只是为了打破寂静,想自说自话。

这周的某天,突发奇想,去买了一个29刀的便宜Microphone,因为Windows Desktop没有话筒。偶尔我就打开Tana,或者Voicenotes的网站,对着上面说出自己的想法,怪有意思的。

Tana的输入速度比不上VoiceNotes,如果比较简短,可以考虑VoiceNotes,因为Free Plan只有一分钟的长度。Heptabase的话,桌面版本还没有语音输入,功能上还不完善,手机版本倒是也可以语音输入了。Tana输入的好处是可以加上supertag,然后supertag可以放上几个AI Agent,把自己的话扩展Enrich,总结,提取要点。有了这些功能,我在说的时候,只管想到哪里说到哪里,到时候让AI Agent帮我整理出来就好。

最近的小感悟!

最近西方工具书读的有点多,最近又翻翻老庄!

西方书爱讲方法,工具书、指导书,逻辑思辨一流,值得读。东方经典更适合自省,修内功。内圣多,外王少。不爱改造世界,只求和谐共处。西方可不同,方法论、工具箱,创新、开拓,动力强劲!东方则擅长修心,教你怎么跟自己相处,让内心平和。

可如今商品社会,东方有点落后。科技突破?东方也吃力。即便有突破,根子多半还是西方的哲学。东方哲学不爱突破,参透点皮毛就得花大功夫,想证悟?更得时间加实践!

所以,生活两条路:学西方技术,改善外在条件;想内心安宁?东方智慧得花时间参。

读书感悟

最近还在听《The Next Conversation》,关于道歉和感谢有一点想法。

在中文语境中,我似乎养成了一个习惯:在很多场合都习惯性地说"对不起"或"sorry"。然而,这种过度道歉的习惯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负面效果。

举个例子:当客户询问我某个缺货产品时,我往往会说”I’m sorry that I can’t help about this one"。表面上看,这是一种礼貌的表达,但实际上可能会让客户感到不适。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缺货并非我的过错,不必要的道歉反而会给对方带来一种负担,让他们觉得自己的询问给我们造成了困扰。熟悉的客户经常会提示我:“That’s fine, it is not your fault. I don’t have this one either.”

在听本书的时候,经过反思,我发现在这类情况下,与其道歉,不如表达感谢。后来我碰到这种情况,一般都会说"Thanks for your trying" “I will let you know when I have this one in stock” “Is it possible for you to try some other products to replace?” 这样的回应既保持了礼貌,又不会让对方感到压力,同时也能体现对客户的重视。

道歉(Sorry或者apologize)应该用在确实需要承担责任的场合。在其他情况下,我们可以选择更积极的表达方式,如感谢、建议或说明。这不仅能让沟通更加顺畅,也能营造更加正面的互动氛围。我们保持礼貌的同时不需要过度谦卑,真诚的表达和尊重即可。

写周报的反思

在持续写作周报的十四周过程中,我发现这种写作形式既有明显的局限性,也蕴含着一些独特的价值。

我曾经想放弃这种周报的形式,它的几个主要缺点:

  • 首先,它缺乏标题,读者难以第一时间把握文章核心内容;

  • 其次,周报通常是多主题的内容集合,缺乏明确的主题聚焦和目标受众;

  • 再者,固定的周更频率可能带来创作压力,特别是在某些平淡无奇的周期。

但是,周报的优势同样值得关注,所以我还是想再坚持写下去。

  • 最显著的是它能够培养持续反思的习惯,促使我保持自主学习和思考的状态。

  • 另外,周报的多元性质反而可能带来"盲盒效应",读者每次打开都可能有新的发现和惊喜。更重要的是,定期更新建立了稳定的期待,长期坚持可以培养固定的读者群。

经过这段时间的实践,我认识到写周报最大的价值在于个人成长。它不仅训练了我的写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持续学习和思考的习惯。虽然存在一些局限,但通过不断调整和改进,周报仍然是一个值得坚持的写作形式。

未来,我会在保持周更频率的同时,尝试在每期内容中突出重点主题,让读者更容易找到感兴趣的内容,同时保持内容的多样性和新鲜感。

Powered by Grid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