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 04 / 26

读了贾平凹的《带灯》

其实很少读贾平凹的书,总感觉很苦。其实几个茅盾文学奖得主的文章,读了都很苦涩。

《带灯》是明清章回小说的形态,把自己放在旁观者的角度来描绘镇里的人和事,同时悄然和隐秘的把自己设置于在城市中混的还不错的,同时关心故乡的一个角色,就是文章的元天亮,通过“秘密的渠道”和书中的镇村发生关联并直接影响到综治办主任带灯

故事的矛盾主要围绕著:

  • 村民之间的矛盾

  • 村民上访和镇政府的矛盾

  • 带灯的现实和理想之间的矛盾

通过发生的事情,人物对话来渲染这三个部分的矛盾,引起对社会发展带来的困惑的反思。

本书没有给出直接的答案,或许就像文中一直出现的虱子,问题总是如虱子一样,不会那么严重,也一直烦恼著你,惶惶不可终日,就像我们所处的世界一样,每天都有新问题,解决了一个旧问题,又出来一个新问题,如此反复,或许日常生活就是如此,那么唯有理想和希望能带领和支撑我们继续活下去。

村民的矛盾也不能单单的归结于贫穷的问题。 因为隔壁大矿区发展了,可是还是有很多问题,就算带灯所在的樱镇要建大工厂,还是有很多经济之外的问题,包含了公正,公平,公开的所有问题,但是何其难啊,在信息不对称,利益相关方阻扰等等,都会掩盖事情的本质,并且也无法通过民主来解决这些问题,民主的过程需要素质和教育和生活水平到达一定水平才能平顺的实现,同时贫穷的地方如何才能提高教育和生活素质,就陷入了一个悖论。就像虱子一样,挠你,咬你,天天吸附著你面对这些事情。

村民之间的矛盾有大有小,有村民自己的刁蛮,也有其他方面的无视。 面对这这么多烂摊子事情,对失去宗族,祠堂,庙会并过快发展的社会,在褪去的,能吸纳命运中种种不如意的宗教信仰的后时代,而法治依然未能真正树立的真空期,外加这个兵荒马乱,跑马圈地的加速发展时期,期待镇政府能力挽狂澜,从天而降的解决所有问题,显然不那么现实。

举个例子, 文中大矿区开发过程中引起的村民的肺病,这个问题是谁的责任以及如何追究的问题。作为资本方大矿区开发过程中并没有对这些潜在的成本以及保险纳入企业运营成本之中,那么出现这种问题,当然大矿区会尽量的不去处理这种赔偿,并且因为劳工方的证据不足,也无法对企业提出赔偿,这种情况下, 受访者只能通过闹来解决一部分问题,如果闹能带来利益的话,那么就会有专门从事上访闹事的人,就引起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小一点的事情,就比如村民之间占地赔偿的问题,小到关于一颗树归谁的问题,这些都是农村经常发生的事情,因为社会发展的过快,价格变动过快,会让一些人因为明天的涨价而后悔昨天的决策,又会闹。

如何平衡各方利益就成为难点,而且又涉及到牺牲谁的利益,更需要仔细考量。 甚至于为了规避问题,“人吃人”也显得逻辑上说的通。 如果没有政府力量,任由家族宗族势力发展,势必也会引起民怨和不公,书中的两大家族势力火并,在利益面前你争我抢,早已失去神明,就无从谈敬畏了。到底是谁逼死了谁,真是一个难回答的问题。

村里的人一个个死去,如一年春夏秋冬般的正常,甚至都有一些麻木。看到这些也能理解萧红在《呼兰河传》中对人物的生老病死的心态,也了解了贾平凹为什么对老子的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的那种情有独钟的无奈。这些的的确确就发生在我们周围。

主人公带灯的悲哀之处是理想带领著她前进的同时,又受到现实的压迫和挤压。 如果简单归因于体制问题也不全然正确,因为体制也出自于人民,政府也来自人民。 面对这政府的腐败和人心的变异,调节机制应该被提出,不过调节机制依然是一个类似体制的玩意,如何避免调节机制出问题,还是回归到同样的无解的问题。元天亮代表著带灯心目中的理想,灯塔,可是元天亮在省城不是依然面对这同样的问题么? 他依然受到如“虱子”般的折磨,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带灯也是元天亮在农村里的一座庙,带灯能否让元天亮感受到村里的美好呢,至少带灯努力的去实现,最后把自己逼疯。

或许我们可以轻描淡写简单思索的说:这就是发展的代价。又或许我们常常陷入深思,反问:这个世界会好吗?

可是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直到太阳再也不会从东方升起。

后记:带灯疯了,竹子改名为笛子,继续与“虱子”战斗。

Copilot润色版本

贾平凹的《带灯》是一部深刻揭示中国农村社会矛盾和农民生活现实的小说。作者通过综合治理办公室主任“带灯”的视角,展现了一个小镇干部在现实与理想、传统与现代化、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复杂冲突和抉择。

小说中,带灯作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物,他的内心世界和外部环境的矛盾构成了故事的主线。他面对的不仅是村民之间的小矛盾,更是整个社会转型期的大问题。从村民上访的困境到镇政府的无力,从个人的梦想到社会的残酷,贾平凹用一系列生动的事件和人物对话,勾勒出了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画卷。

书中的“虱子”隐喻,反映了问题的普遍性和持续性。它们不会造成致命伤害,但却无时无刻不在困扰着人们。这象征着社会问题的根深蒂固,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艰难。贾平凹没有直接给出解决方案,而是通过描绘问题的复杂性,引发读者对于社会发展和个人生活的深刻反思。

《带灯》不仅仅是对农村问题的揭露,更是对人性、社会和政治的深刻探讨。它提出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如何平衡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如何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保持公正、公平和公开?如何在信息不对称和利益冲突的环境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贾平凹通过《带灯》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多面的中国农村,一个处于变革中的社会,以及一个充满矛盾和挑战的时代。这部作品不仅是文学上的成就,也是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反映和批评。它鼓励我们去思考,去关注那些被忽视的声音,去理解那些在发展浪潮中挣扎的人们。《带灯》是一部值得每个人深读和反思的小说。

Powered by Grid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