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 09 / 30
来谈一谈我从小学计算机的一个过程吧。
记得第一次接触计算机应该是在上初中的时候。由于当时学校是私立学校,全封闭管理,所以也很少能接触到外面的书籍,学校里面的图书馆也没有几本书。
第一次上计算机课,我估计是教育部要求学校补习一下计算机吧。所以在几次课里面,老师只是教了一些 DOS 命令行,简单地介绍了一下计算机。
那个时候有几个同学对计算机比较感兴趣,记得是徐黄斌、王毅、中立军、陈建他们几个。估计跟他们玩电脑游戏、卡片机有关系,他们对信息科技比较着迷,接触的也比较早。
可是我第一次感觉计算机比较有意思,应该是在看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大概叫做什么 《计算机黑客》 之类的。可能是在校外的一个杂志店,或者是一个卖盗版书的地方买的。
那个时候我们学校中午要午休,其实所谓的午休也是吃完中饭后趴在桌子上睡一会儿。可是后来我有了这本书,就经常在午休的时候把它放在抽屉里面,一边看一边想如何能像外国人那样学计算机。
可是那个时候,班主任还是让我把书收起来,或者是把书没收了。
到那个时候大概是初二吧,然后到了初三,应该是 99 年左右,计算机开始大幅度地普及起来了,比方说也可以上网了。
后来初三的时候,有几位同学经常逃课去网吧。那个时候网络费用也比较贵,记得电信局上一个小时网要好几块人民币。他们经常跑到网吧去打 《红色警戒》 ,那个时候还有个网游叫做 《仙剑奇侠传》。
可是我倒是没有去玩这些游戏,对计算机的知识也了解得非常少。
后来上了高中,因为大哥考上大学学的是计算机,家里就有了一台计算机。然后我们也尝试拨号上网,买一些计算机杂志来看。但是那些杂志基本上也都是讲一些如何设置电脑,还有一些计算机的故事。
那时候记得大家都比较喜欢学网页三剑客,还有一些 Flash。我也用 Flash 做了一点点东西。
但是由于中国的教育,初中就是面对中考,高中就是面对高考。其实学校也组织了计算机的课外小组,记得那个时候少杰也开始玩一些 3D 建模。
但是确实比较浪费时间,如果你高中花很多时间去学计算机,那么想必高考成绩也不会太好。毕竟大家都非常在乎考上大学,而非你的计算机水平有多高,除非是一些很有天赋的小孩。但在我们的小县城,大部分这种情况是不存在的。
基本上要学计算机,就要到了大学了。
可是我考上大学以后,把大哥的一台老计算机带到学校,学校居然不允许大一新生带计算机,他的理由是怕我们沉迷于玩游戏。所以我的电脑放在寝室里面,也就当个摆设吧。
到了大二,学校又出了个规定,说计算机要想联网,那么宿舍里面所有人不允许有一个人挂科,并且卫生评选不能落后。设置了这些条件,所以我们寝室就没有网络。
我的计算机呢,基本上就放在那里听歌,或者画一点点 CAD 的图吧,基本上也没什么用。
要上计算机课学 C++ 语言,老师也是讲得不清不楚。每次大家从宿舍跑到计算机室需要半个小时,然后上课 45 分钟,老师讲什么也不知道。基本上大家也在计算机里面找几个小游戏玩一玩就混过去了。
然后 C++ 语言大家也都是找一些重点应付考试。可以说,计算机的学习基本上是一塌糊涂,基本没有入门。
而且我们学的是制药工程,跟化学相关,其实这里面应该也需要很多计算机的知识。但是学校的设施和教育理念都太落后,而且学校的计算机也不给我们用,所以这样就慢慢地荒废了。
到了大学毕业,计算机知识还是非常的贫乏。后来出国留学,带了一本笔记本,也是联想的一款非常基本的笔记本,而且是我爸买挖机的时候别人送的。里面预装了一些像 Word 之类的文件,可是也玩不了什么东西。
真正后来用计算机做一些东西,其实主要还是在大学的时候写一些报告、写一些作业,对计算机基本上也不太了解。
后来是因为什么原因爱上计算机呢?
还是因为几个软件吧。因为要画图,需要用 CAD 软件;然后要做一些图片,要学一些 Photoshop。之后对计算机才慢慢地开始了解。
可是到目前为止,还是只局限于使用一些软件,对计算机的原理、开发、语言、前端后端,基本也是小白的水平吧。对计算机的一些设置、工作流程、到底能做什么、怎么能最大化使用计算机或者说互联网,等等,都不了解。
而且当时的学习资料也不是特别多,很难入门,也找不到乐趣。
最近燃起乐趣呢,主要是 AI 兴起了。AI 能使一些编程工作看上去比较简单,而且由于 AI 发展,各行各业都要把 AI 的功能加上。这个时候,未来一定是 AI 的时代。
这个时候呢,我想是不是应该重新学习一下计算机,从内而外,从前端、后端、计算机原理各个方面去了解一下,看看能不能为我的工作、生活和未来的职业发展,包括创业或者是与他人沟通,与时俱进,能提供一点帮助吧。
所以趁自己还不老,再继续学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