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 09 / 04

Heptabase的使用频率减少现象分析

最近用Heptabase的次数越来越少了。

在Journal方面,我用Day One,已经习惯了。Journal对于我而言,有时候就是Logbook,记录一些日常发生的事情,而非想法、观点。所以Heptabase上的Journal功能,我很少用。

对于中度思考的卡片,我最近感觉Minttr不错。我完全根据使用频率来判断,Minttr虽然不够好,但是满足了我的使用场景。

也许,我还没有深度需要学习的主题,白板工具对我而言没有太大必要。即便以后有需要,我买了终生版的Noteey,也可以使用,并非完全依赖Heptabase。

如果退订了Heptabase,我还能打开旧文件,只是不能修改。

Heptabase的Markdown文件以及一些Assets都是可以导出的。我把需要的导入Obsidian,手机端也能同步,这方面可以弥补Noteey的不足,也弥补Tana不支持Markdown格式的问题。

对于剪藏工具,Craft做得最好,比Heptabase好,而且Obsidian也可以web clipping,效果也不错。

语音输入的话,我觉得Tana更好一些,因为可以加标签和使用AI,还有Tana Template。而Heptabase的语音只是显示在Journal里,并且有5分钟的限制,而且不能inline tag,对以后查询不方便。Heptabase的搜索功能不算太好。

AI功能方面,和卡片沟通的话,我觉得Minttr会更聚焦一些。如果需要和多张卡片沟通,需要自己带API,免费版也能用,但是这种情况下,我觉得我会在NotebookLM进行,或者上传到Perplexity中进行和卡片沟通。

Tana虽然不可以直接和全Content对话,但是通过@,可以选择需要的Node,然后在限制范围内进行对话。这点其实和Heptabase的选择Cards、Whiteboard、text element进行对话,是一样的效果。

综上所述,我对Heptabase的依赖度正在直线下降。

这个是基于我自己的使用情况分析,不构成对Heptabase的否定,其实Heptabase也完全可以满足笔记工具,甚至说也非常好用。

也是基于我订阅了Tana,Craft和买了Noteey的情况,只是使用下来,客观来说,Heptabase使用频率下降了。

也是因为我对知识的整理处于轻度整理和收集上,没有大的主题分析。

在使用了两年Heptabase后,已经非常熟练了,现在舍弃或者退订,或许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但是Heptabase软件背后的设计思考,还是帮助到了我很多。

在Heptabase到期之前,或许我还会思考一段时间,来抉择是否续订。

Powered by Grid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