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 10 / 02
话说公元二零零四年,正值春暖花开之际,一股新风吹遍商业江湖,名曰"长尾理论"。
彼时,互联网泡沫破裂之寒冬方过,天下商贾正值迷茫之际。忽闻长尾理论横空出世,如同久旱逢甘霖,为电子商务的崛起奏响了序曲。
长尾者何?乃是那些在实体店中默默无闻、销量平平之商品,借互联网之无限货架,竟能聚沙成塔,积少成多,其总销量竟不亚于那些热门畅销之货。
众商家闻风而动,纷纷从线下迁徙至互联网这片新大陆。那些原本在实体店中因货架有限而无法陈列的小众商品,如今得以在网络世界中大放异彩。无数小本经营者因此而发家致富,成就了一段段财富传奇。
长尾理论初战告捷,直取那盘踞商界多年的"二八法则"。此役犹如温酒斩华雄,令天下人为之侧目。
长尾理论得势之后,并未止步于商业领域,转而挥师媒体江湖。
传统纸媒本是信息帝国之统治者,掌控着话语权的生杀大权。然而互联网浪潮汹涌而至,博客、微博、个人网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迅速蚕食着传统媒体的市场份额。
且看韩寒之博客、姚晨之微博,犹如两颗巨星在网络夜空中璀璨夺目,吸引无数眼球。注意力经济的战场上,总量有限的注意力资源被无数自媒体瓜分,传统媒体曾经的头部垄断地位轰然倒塌。
此役史称"斩颜良、诛文丑"之战,长尾理论再下一城,威名远播。
彼时的长尾,春风得意马蹄疾,却不知真正的对手——二八法则,正在暗中蓄势待发。
好景不长,互联网江湖风云再起。
征战十余年的长尾理论,正值意气风发之际,未料形势突变。大卖家、头部网红如潮水般登上舞台,犹如龙卷风席卷市场。
算法推荐也好,人性趋使也罢,头部的20%如同黑洞一般,开始吞噬80%的市场份额。那些曾经靠长尾理论发家的小商家,发现流量越来越难获取,生意越来越难做。
长尾理论的光辉在一夜间被阴云笼罩,仿佛被逼退至荆州,面临"大意失荆州"之困境。
而二八法则,这位历经千年风霜的老将,依然稳坐"经验法则"的王座。无论世界如何变幻,它始终挺立潮头,彰显着不朽的生命力。
观此二十年风云变幻,方知长尾与二八之争,实乃短跑与长跑之别。
长尾理论如同短跑健将,在技术变革初期,爆发力惊人,势不可挡。每当新技术降临,生产成本骤降,分销渠道大开,搜索成本锐减,长尾便能占得先机,大展拳脚。
然而二八法则却是长跑高手,耐力超群,后劲十足。待到市场稳定,便有诸多力量推动市场重归集中:
其一,选择悖论:当选择无限增多,消费者反而无所适从,最终仍会追随大众,选择热门爆款。
其二,算法反馈:推荐算法虽能个性化推荐,却也会形成强者愈强的循环。一旦某产品稍有起色,算法便大力推广,形成滚雪球效应,造就超级爆款。
其三,平台为王:那些使能长尾的平台本身成为巨头,掌控着流量分配大权。它们更倾向于推广能带来高收益的热门产品。
其四,网络效应:热门产品因使用者众多而更具价值,形成自然的集聚效应。
细究各行各业,长尾与二八之争,胜负各有不同。
互联网行业,赢家通吃,马太效应显著,曲线愈发陡峭,二八法则甚至演变为九一、九五之局。
SaaS软件行业,技术平权明显,个人开发者亦能分得一杯羹,曲线相对平缓,长尾效应尚存。
传统行业,长尾冲击有限,格局变化不大,二八法则依然稳固。
纵观二十年风云,长尾与二八之争,并非你死我活之局,而是相生相克、动态平衡之道。
未来的市场,必将是混合格局:
头部更集中:算法反馈与网络效应造就超级爆款,头部集中度甚至超越往昔。
尾部更繁荣:技术赋能下,无数小众产品得以生存,养活一大批"中产阶级"创作者。
技术创造了长尾的可能,而人性与市场规律又将系统拉回帕累托分布。长尾不会消失,但头部也将更加强大。
此二者,非敌非友,实为一体两面。
懂得此理者,方能在商业江湖中进退自如,立于不败之地。
评书人语:长尾理论与二八法则,一如武林中的剑宗与气宗,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真正的高手,当是剑气双修,方能笑傲江湖。诸位看官,你所处的行业,又是何种格局呢?
(全文完)